《祖父的園子》聽課心得體會

| HT1

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,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,讓自己銘記于心,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。那么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?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《祖父的園子》聽課心得體會,供大家參考借鑒,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
《祖父的園子》聽課心得體會1

活力課堂,以“問題、研學、評價、提升”為課堂教學理念,有效落實“設疑、探索、評價、生成、應用”的課堂教學策略。通過以“讀”貫穿于課堂的全過程,充分體現(xiàn)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。充分調動師生的主觀能動性,課堂教學效果高效、出彩。

一、提出核心價值的問題引領

核心價值的問題,就是促使學生“非閱讀課文不可”。及時地、大膽地、有效地開展讀書學習,自讀自悟,以解決問題。

出彩之一:祖父的園子是一個的園子?

學生紛紛投入閱讀課文學習中,加上通過學生前置性的學習比較到位,問題很快就得到解決。有的說:“祖父的園子很美麗”;有的說:“祖父的園子五彩繽紛”;有的說:“祖父的園子生機勃勃”;還有的說:“祖父的園子讓我自由、快樂”;還有的說:“……”。

二、提出推動學習積極性的問題

深入學習文本同樣需要問題的引領,促使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,產生自己的學習感受,發(fā)表自己的獨特見解。及時地、積極地投入再次學習中,以達到“不讀不行”的作用。

出彩之二:

(1)為什么說“祖父的園子很美麗、五彩繽紛和生機勃勃的呢?”

(2)為什么說作者在“祖父的園子里是自由而又快樂的呢?”

這樣的“問題”,有誰能不再走進課文就可以解決問題的呢?細致地、一詞一句地品讀課文,這樣學生就有說話的材料,就能萌發(fā)自己獨特感受。使之能讀中悟、讀中樂、讀中受教。

出彩之三:作者運用了怎樣的描寫方法?

這樣的“問題”,不是需要學生更深入地走進文本,才能準確的找到答案嗎?更好地體會“細致的描寫方法”嗎?

三、提出誘發(fā)力更強的問題

學生在較好地體會文本的同時,及時地提出新的任務,促使學生學以致用。

出彩之四:請像作者那樣,用細致描寫的方法,寫下你童年的一件趣事吧?

由于有了學生前置性的學習基礎,又深入地分享了文本,此情此景,激勵與明發(fā)學生的思維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了,學生就有了寫作的欲望,寫出精彩的片段就不難了。

學生作品(略),可以說是精彩極了!

四、提出摯領的問題(總結反饋)

學生通過一節(jié)課的緊張而又愉悅的學習,想說的話一定是很多的,無不欲罷不能。

出彩之五:通過這節(jié)課的學習,你的收獲是什么?

本課的教學實踐,可以用爭分奪秒、高效、出彩來形容。是一節(jié)很好的研討課、是楊偉芬老師《秋思》之后的又一力作。本課問出了課堂的精彩,問出了精彩的課堂!

交流:

1、加強詞語的學習,扎根地過好關。(如倭瓜——,土窩——等)

2、作者童年的自由、快樂,源自哪里?(源自祖父的園子)

3、課堂雖然精彩,但追問不足。

4、課堂有評價,但自我、小組的力量不足。

不當之處,交流之,批評之!

《祖父的園子》聽課心得體會2

黃老師在教學《我和祖父的園子》這一課時,緊緊圍繞了“自由”與“快樂”這兩點來展開教學,當教學進程走到“玩膩了,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亂鬧一陣,祖父澆菜,我也搶過來澆,奇怪的就是并不往菜上澆,而是拿著水瓢,拼盡了力氣,把水往天空里一揚,大喊著:‘下雨了,下雨了。'”這兒時,老師讓學生模仿著蕭紅澆菜時的情景,這一著把課堂推進了高潮,此時,可親可愛的祖父,童真童趣的“我”已顯現(xiàn)出來。祖孫倆過著桃源般的生活,無憂無慮。園子是存在蕭紅心中的唯一想念,恐慌境遇中的祥和之地。就是在夢中,看到漫天無際飛舞的蝴蝶、蜻蜓,也會同樣開心地笑出來,好像回到了童年的花園。

黃老師在施教的過程中,引導學生體會“我”在祖父的園子里快樂、自由的幾件事的體會由于時間偏緊,學生感悟還少夠深入,若能走近作者,才能走進心靈。

《祖父的園子》聽課心得體會3

細數(shù)虞大明老師《祖父的園子》,可以讓我們感受到課堂教學的精彩紛呈,感受大師“灑脫、大氣、風趣、睿智”的課堂風范。課中我們真切看到了孩子們在大師帶領下,潛心會文本,開心滿課堂!課堂上孩子們爽朗的笑聲,告訴我們這樣的課堂他們不累,這樣的課堂他們喜歡!課后老師們滿臉的笑容,告訴我們其實大師并不神秘,名課并不玄虛,同樣有跡可循有法可依,高明之處在于大師們往往能用自己深厚的功底,將每一個細節(jié)走得厚實、飽滿,卻又不露痕跡!做到“合乎情理卻又出人意料!”

課中虞大明老師憑借自己幽默風趣的語言,以學生自主感悟為主,引領學生探究“祖父的園子是一個怎樣的園子?”首先是讓學生自讀課文,思考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?用一個詞來表達自己的感受。然后交流討論后,梳理學生的反饋信息:多姿多彩、應有盡有、自由快樂。接著讓學生圍繞這些感受詞提一個問題,如為什么說這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園子?再次瀏覽課文,把相應的句子劃下來,并在句子旁寫上相應的詞語。在這過程中,虞大明老師還向學生做了學法的指導,略讀課文以瀏覽為主,要善于捕捉課文重要信息。在三讀課文基礎上,他讓學生在文中圈出能概括蕭紅所做事情的關鍵詞,并采用標號的形式,明確蕭紅在園子里做幾件事。

在初讀感悟的這一板塊處理上,虞大明老師不落窠臼,針對略讀課文特點,著重讓學生掌握瀏覽這一學習方法。短短十幾分鐘,便讓學生三讀課文,從課文內容、文本意蘊兩個方面讓學生有了初步的感受。

在細研課文,感悟“自由”這一環(huán)節(jié)中,讓在座老師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對“鏟地”這件事的處理。課中,虞大明老師讓學生找找作者寫的最具體的是哪一件事?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覺得鏟地這件事寫的最具體?學生有的說這件事寫的最長,有的說寫出了人物的語言和神態(tài),在此基礎上,他進一步提問:“所有的事情都能看出作者的童年是快樂的,自由的,為什么作者單單把這件事寫得最具體呢?”這一核心問題的設計不禁讓人拍案叫絕。這一問題,直指文本人文核心,促使學生深入思考,從而感受到蕭紅正是在祖父的寬容和關愛下,才感受到園子的自由與快樂,也為課末理解為什么不是以“自由的園子”為題巧妙做好了鋪墊。

在研讀自由之景過程中,除了讓學生詞句剖析、朗讀體悟外,巧妙地運用了比照閱讀的方式,來讓學生體會16自然段旨在感受自由之美。虞大明老師呈現(xiàn)了自己改編的下水文,引導學生比較這兩個片段描寫各有什么不同,從中發(fā)現(xiàn)16自然段重在體現(xiàn)蕭紅那份自由的心靈,只有自由的心靈,方能有自由的想象。揭示“借物喻人”的寫法。然后采用“我愿意xx,就xxx;”句式進行仿說練習,讓學生再次深入文本意境,體會自由之樂之美,集中體現(xiàn)了“課高潮趣正濃”境界。

課結尾部分設計,更是讓在座的老師深刻感受到“大潮雖去,余波勁涌”的意蘊。蕭紅用筆記錄了自己的童年,收錄在《呼蘭河傳》里,猜猜在這本書里會寫些什么呢?出示矛盾對這部小說的評論,說說自己的疑惑,激發(fā)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。緊接著,虞大明老師播放了羅大佑經(jīng)典老歌《童年》,同時呈現(xiàn)他對自己童年回顧的下水文,帶領學生感受童年的美好與難忘,最后以一個問題結束了本課的學習:你將會用怎樣的方式來書寫你美好的童年,讓它永恒呢?課已結束,而學生卻意猶未盡!

508821